项目简介

玉屏箫笛

玉屏箫笛传承至今,已有500多年历史。玉屏箫笛中的“平箫”始创于明代永乐年间(1403—1424)。清雍正五年(1727)间,郑家在制作“平箫”的基础上试制成功笛,以玉屏之“玉”为名,故称“玉笛”,与箫配对,合称“平箫玉笛”。

制作玉屏箫笛采用的主要材料是水竹(俗称“小水竹”)。其式样优美,雌雄成对,音韵清越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制作技艺的不断成熟,玉屏箫笛的工艺由原有简单制作箫管并在管身外侧涂古铜色彩,演变为精细地雕刻动物(如龙、凤)、山水、书法等,并增加浮雕、微刻等技术加工。玉屏箫笛不仅能演奏出美妙的旋律,还因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而具有收藏价值,是传统手工箫笛的典型代表。

 


传承人简介

刘泽松

刘泽松,1946年出生,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人,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玉屏箫笛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,刘崑山箫笛社的社长及玉屏萧笛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人。

10岁开始跟随父亲刘文忠先生学习吹奏箫笛,小学五年级正式开始学习箫笛制作。15岁进入玉屏箫笛厂参加工作,从此正式踏入箫笛制作行业,至今已有四十多年。在箫笛厂期间,曾担任技术小组组长,赴北京、上海、苏州等地学习,并得到制箫名师邹叙生先生,常敦明先生等人的指导。1982年参加贵州省轻工学会,并当选为理事,同年10月被中国轻工学会乐器协会吸收为会员。2006年亲手制作的“龙凤扁箫”在多彩贵州旅游商品“两赛一会”总决赛上,被评为“贵州名创作品入围奖”,并成为铜仁地区指定旅游产品。2007年5月,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玉屏箫笛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,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节目录制,为推广宣传玉屏箫笛,重塑玉屏箫笛形象作出了一定贡献。《中国文化报》、《贵州都市报》,中央电视台、贵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对其进行报道。


作品展示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