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目简介

麒麟舞(大船坑舞麒麟)

大船坑舞麒麟始于明嘉靖年间,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,主要分布于深圳市龙华区大浪社区大船坑村。大船坑舞麒麟不仅传承了传统舞麒麟的特点,还有攻防武术的影子,共八个套路,十套拳术及刀、棍、叉等武术表演,优美洒脱,表演内容丰富。

大船坑的“舞麒麟”一般长六米。麒麟头部用竹片等扎成,眼睛可以转动,口部可以翕合,其身用绸布镶着闪闪发光的鳞片。大船坑“舞麒麟”基本的套路共有8套21段,分别为:拜前堂——走大围——双麟会——采青——游花园——打瞌睡——走大围——三拜,其中采青是最重要的表演环节。舞动时,一人舞麒麟头,一人在尾部,配合默契,把麒麟的喜、乐、祥、和、威、猛、灵、动等各种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。

传承人简介

谢玉球
谢碧华

男,1963年5月生。1976年参加大船坑麒麟队,学习麒麟舞,担当舞麒麟尾巴;1979年担当舞麒麟头,并学习锣、鼓、钹等乐器。开始教授学员;1995年担任麒麟队队长;2000年作为第十一代传承人,传承舞麒麟全部套路,担任麒麟队队长、舞麒麟传承人;2009年担任大船坑麒麟协会会长;2012年谢玉球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“大船坑舞麒麟”的代表性传承人。

从2000年开始,作为大船坑麒麟队的主要负责人,开始授徒传艺,在带好大船坑麒麟队的基础上,每周到学校教授学生麒麟舞,每次授课约40名学生学员。成立了大船坑麒麟协会,并于2012年投资建立大浪麒麟博物馆。

男,1981年2月生,现为大船坑舞麒麟协会的秘书长。1992年加入大船坑麒麟队,大力宣扬客家舞麒麟文化,协助大船坑麒麟队申报区、市、省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,一直致力于麒麟队的发展和舞麒麟文化的发扬光大。

谢碧华对舞麒麟传承保护工作做了许多引领性工作,多次组织开展舞麒麟传承创新研讨工作,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推出了新式表演套路,极大地促进了舞麒麟活动的普及和传承。

作品展示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