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目简介

霍邱柳编

霍邱柳编

霍邱柳编流布于皖西北沿淮河一带的霍邱县、阜南县等地,是沿淮传统柳编的重要代表之一,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。清末时,霍邱等地柳编业已十分兴盛,产品主要为柳条筐、箩、篮、笆斗、簸箕等各种农具及日常生活用具,价廉易得,结实耐用,但工艺造型较为粗糙。20世纪70年代前后,霍邱柳编开始向工艺品方向发展,产品开始远销国外。霍邱柳编一般包括青皮、浸泡、剥皮、编织、着色、晾晒、检验、包装等工序,保留了较为传统的手工编织方法,如经编、立编、平编、拧编、绞编等,同时根据产品需求,创新出一些新的编织技法,如多材料复合编织工艺、编织工艺加图画镶嵌工艺、编织工艺品加植绒工艺等,把杞柳与竹、木、藤等多种植物原料相结合,把编织技术与绘画及造型艺术相结合,创作出原料使用率更高、品种更为丰富、造型朴实自然、家居装饰效果良好的柳编工艺品,进一步拓展了柳编的使用范畴和生存环境。


传承人简介

潘同利

潘同利,男,汉族,生于1961年,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人,高级工艺美术师,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编(霍邱柳编)代表性传承人。少年时期随当地编织艺人学习柳编,1976年入霍邱县临水镇柳编厂,后拜柳编老艺人郑德运、美术学院教授刘奕云为师,学习柳编工艺和美术设计,其柳编产品造型朴实自然,手感光滑圆润,编织结实紧密,是传统柳编的精品。长期工作实践中,他不断总结经验,提升柳编产品的工艺水平,将书画艺术、造型艺术等与柳编工艺融为一体,带领研发团队创新近万个品种,他创立的“华安达”品牌柳编工艺品是霍邱柳编的杰出代表,曾获得多项省级奖项,对霍邱柳编的传承发展与人才培养做出很大贡献。

作品展示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