砚刻是在砚石上所进行的精致雕刻,对于质地优佳的砚台能起到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,一砚制成,往往要琢磨经年,被历代文人尊崇为“文房四宝”中的第一宝。上海砚刻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,上世纪20年代,上海砚刻艺人在继承中国传统的砖刻、石雕和金石篆刻技艺的基础上,吸收了西洋雕刻的表现手法,逐步形成砚刻写实的特色。30年代后,陈端友、张景安以现实生活为题材,以细腻逼真的雕刻手法展现了上海砚刻造型深沉古朴、构图均匀饱满、刀法刚劲有力、线条挺拔流畅的艺术风格,并成为上海砚刻的主要表现手法。上海砚刻用料多为质地优良的广东端石、安徽歙石和山西澄泥石,上海砚刻以造型雅朴,刀法刚健著称。其雕刻技法在继承砖刻石雕的基础上,又吸收了金石雕刻的精华,运用深、浅雕相结合的方法,使作品富有立体感。题材多取于蔬菜、瓜果等静物,也有少数人物和鱼虫等图案,具有独特的海派特色。
丁伟鸣,1957年出生于上海。1978年进入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至今,成为上海砚刻第四代传承人。1992年砚刻作品由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《砚刻》影片,其作品《空牙大象》2000年由泰国皇室收藏;2002年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聘为“金奖端砚”评委;2004年评为首批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;2005年被聘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校客座教授、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顾问;2006年砚刻作品《桃核砚》被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;2009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。
以端石上所有的天然花纹、形状特点,揣摩自然的本意。是“自然”能做什么,就制作什么。所以,在端石上很少雕琢就把兔子雕了出来,却把鲜活生动的兔子表达了出来,是一方让人见人爱的砚台。
作品取材于一方明代旧澄泥,经巧思构想,刻作半瓣核桃。特别是利用砚堂中的自然色块,恰似剥去桃仁留下的印子,给人以丰富的想象。其正面砚堂边缘开横数道,若自然爆裂一般,背部凹凸不平,深浅不匀,逼真的质感,传承了陈端友的写实风格。
以大小盈掌之原端石作材,依原石形制砚,无伤无损。石上有黑、橙、棕 、绿、青五色扁形天然石眼,中有瞳仁,刻雁之睡眼,色形皆绝。左右天然石皮棕黑二色天然纹彩,如羽之毛色。一用作雁胸之绒毛,一用作雁之尾羽,极富匠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