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布绣是以中国夏布为绣地,以材质命名的绣种,起源于北宋,流传于民间,古时称“麻布刺绣”。2014年夏布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,被专家誉为“中国夏布第一绣”。夏布绣融合了夏布自然的肌理及水墨丹青的绘画神韵,使夏布绣作品色泽古朴、典雅深沉。绣地的特性和夏布绣特有的刺绣工艺及灵活多变的针法,组成了夏布绣独有的语言体系,体现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蘊,形成了其绣地粗犷、地域鲜明、拙中寓秀的独特个性和艺术风格,达到了返璞归真,以简胜繁的境界。
张小红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民间绣活(夏布绣)代表性传承人,中国刺绣艺术大师、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、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。她用手中的一针一线,传承民间工艺,在艺术刺绣创作领域开辟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,孕育和培养了江西特色的地域绣种—夏布绣,并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,免费培训夏布绣技艺一万人次,从而影响了一个行业,带动了一个产业。夏布绣被认定为全国28绣种之一,成为江西地域代表性的文化品牌。她热心支持公益事业、积极参与扶贫工作,在全民抗疫中个人捐资2万元。
作品用一针一线绣制而成的《井冈雄峰》—这是一幅结合江西代表性地域文化创作的夏布绣作品,作品以粗犷古朴的手工夏布为绣地,虚实相间的创新针法为表现语言,江西名画家苏米的绘画创作为题材,地域色彩浓厚。2018年5月,夏布绣《井冈雄峰》在第十四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金奖。
作者以针代笔、以线晕色,在质朴的手工夏布底布上绣出一组松林的水墨神韵,采用六联屏风形制,将画面连贯成景、聚散有致,兼具艺术美与实用性。采用夏布绣特有的透底虚实针和通透乱针,辅之以传统的小交叉针、松针等针法,塑造松树多变的姿态和前后虚实关系,营造深远的空间感与朦胧感,将夏布的天然肌理充分利用,达到工巧美与天然美的统一。该作品入选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“2019中国好手艺展”。
作品以“中国夏布之乡”—江西新余特有的夏布为绣地,绣制了“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”“七仙女下凡之地”—江西新余仙女湖的美丽与神秘。作品运用虚实针、松针、小交叉针等针法,并用丝线的粗细和不同色阶的线色来表现“墨分五色”的国画效果。所绣制的仙女湖标志景物会仙台、万年桥、昌山庙等等,连绵起伏的远山意境优雅,层次清晰,浑然一体。该作品获第十三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“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”金奖。
作品运用夏布绣特色针法透底虚实针和通透乱针,在质朴的手工夏布底布上绣出了山水画的水墨晕染。充分利用手工夏布的天然肌理,融合交叉纵横的线条,丝线的光泽和微弱色差细致地表现出色彩的变化和物象的质感,达到工巧美与天然美的统一。作品入选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“2016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”,获中央宣传部、国家文旅部等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“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”金奖。
该幅作品选用的是元代画家曹知白的名作,笔墨苍秀简易,风格清疏简淡,是夏布绣擅于表达和追寻的题材。作品采用了松针、小交叉和创新的透底虚实针、通透乱针等针法,运用丝线的粗细和特染的色线来表现“墨分五色”的晕染效果。整幅作品意境幽远,绣工精巧,丝理缜密严谨,层次清晰,呈现出静雅之趣。2014年该作品入选国家博物馆“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”。